弘扬优秀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介绍民族瑰宝 宣传中华精英
突出海西特色 报道台港澳侨 坚持古为今用 力求雅俗共赏
投稿邮箱 收藏本站
抗日雄鹰—马尾海军学校学子
www.fjsen.com 2015-03-03 16:06  朱寿榕 来源:炎黄纵横    我来说两句

当年海校所在地马尾

马尾海军学校为抗日前线输送数百位海军将士。在江阴阻击战、武汉保卫战、布雷战及欧洲战场上,马尾海校学生奋勇杀敌、舍身救国,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

1926年,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和1918年设立的福州海军飞潜学校并入福州海军学校,改称马尾海军学校。1930年,海军部公布《海军学校规则》,定校名为海军学校(以下简称海校),由海军部在全国统一招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机经常轰炸马尾,9月海校迁鼓山涌泉寺上课,次年6月迁湖南湘潭,10月移至贵州桐梓(史称桐梓海校),1946年1月,再迁重庆山洞海军总司令部旧址待命。12月,与上海中央海军军官学校合并,迁青岛办学。1947年6月,尚未毕业的学生全部并入“青岛海军军官学校”,至1951年底陆续毕业。抗战期间,海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并严把教学关,培养出不少海军人才。1937年至1945年共毕业航海班五届、轮机班两届、造舰班一届共133名学生,招收航海班四届、轮机班两届学生共323名。同时,烟台海校因生源不足,海校将原编航一届、航二届、海军制造学校丁戊两班、第二次再编航二届学生转入该校,编为烟台海校第十二、十三、十七、十八届。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受进步思想影响的海校航七届学生何康、何澄石、田里、陶炳坤,航八届学生黄汉基、黄炎、彭协中、陈光,轮机班学生赖坚、何进等10名学生,以“犯错误”、“考试不及格”等方式退学,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战场。何康先行到武汉,随即参加武汉的抗日演剧队。其余学生则打着“海军学校抗日流动宣传队”的大横幅,沿途贴标语、演讲,宣传抗日。后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于1938年步行到了延安。已毕业的海校轮八届(原编轮机五届)王彻后也步行至延安。海校迁至贵州桐梓后,为激励学生不忘国耻,报效祖国,在图书馆门楣悬挂“雪甲午耻”匾额,围墙上书“制海图强”标语。师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县城各中小学生配合,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亡,唤起民众。航七届学生甘敏主演《凤凰城》、导演《中山舰》等宣传抗日的话剧,轰动全城。1943年,海校航九届学生在湖南辰溪水鱼雷训练班学习时,与田汉等作家联系,出版《海洋》杂志,宣传海军抗日事迹。1939年,海校一些毕业生联手创办《海风》月刊,提出海军应打破派系,团结抗战。

抗日战争初期,淞沪战役爆发,海军部为确保首都安全及防范日舰进入长江,一面实施破坏航路标志,一面实施江阴封锁。从1937年8月11日晚开始,由海军部长陈绍宽亲自指挥,总计沉舰艇12艘、商船23艘,共约6.4万吨,另趸船8艘,民船185艘(尚不计盐船在内),12日完成。9月21日后,又将“海圻”等四舰沉塞在堵塞线,构成另一辅助阻塞线,并以“平海”、“宁海”、“逸仙”、“应瑞”等主力舰列在最前线严阵以待。江阴阻塞线使日军溯江作战计划受阻,即对我舰队实施空中攻击,制造令世人震惊的中日“海空大血战”。

1937年9月22日,日机以大编队机群向江阴空袭,分队狂攻,弹如雨下。“平海”舰舰长高宪申指挥全舰官兵奋勇迎战,弹中腰部,海校航五届毕业生、高射炮见习生孟汉霖装弹御敌,被敌弹击中脑部阵亡,其同班同学高昌衢被敌弹炸亡。翌日,日机72架蔽空而来,以“平海”、“宁海”两舰为轰炸目标。“平海”舰舰长高宪申腰伤甚剧,由副舰长、烟台海校航十七届叶可钰率领全舰官兵奋勇抗战。不久,机枪射击过量,运转不灵,海校航五届毕业生、机枪指挥官刘馥忍痛持赤热之无架机枪,向敌发射,敌机始退。同时,“宁海”舰也多处中弹。激战中,海校航四届毕业生、航海员林人骥在望台被爆片穿脑阵亡;寄闽班陈嘉桪跌伤腿部,裹伤指挥;海校航四届毕业生、军需长陈惠出入弹林,奋不顾己,身受重伤;海校航五届毕业生孔繁均在枪兵受伤后冒险疾进,自充射手,拼命御敌;海校航三届毕业生、运炮员刘崇端奋战到最后;副舰长、烟台海校航十二届甘礼经指挥炮兵发出最后一弹,敌机退去。此役日机向“宁海”舰投弹150余枚,“宁海”舰发炮700余发,高射机枪15000余发,击落日机4架。当时特许观战的外籍顾问均叹为观止,谓“第一次欧战四年中,未有如此恶战者。”9月26日,“条谕”军委会第一部奖勉海军将士。陈嘉桪、陈惠、刘崇端、刘馥、孔繁均等分别奖叙有加;林人骥除并案照阵亡例给恤外,复经呈准追加一级给恤。

1938年,海校航六届与轮八届共53人,至洞庭湖的岳阳向各舰艇报到。10月24日,“中山”舰与日机恶战。海校航五届毕业生、航海员魏行健,航六届见习生周福增、陈智海殉职。海校航二届毕业生、副舰长吕叔奋代理舰长职继续指挥作战。当舰身倾斜40余度,动力已全部丧去,吕叔奋下令全体官兵弃船,海校见习生陈鸣铮、张奇骏、林鸿炳、康健乐、刘洛源及海军艺术学校毕业生、电信官张嵩龄等一同跳入水中,或泅水或抱着漂浮物挣扎游上岸,或靠着附近渔船的捞救生还。

刘冠雄题写的马尾海校

武汉弃守后,海军在长江流域抗日作战主要采取水雷封锁、开展敌后布雷游击战的方式袭击日军舰艇及运输船,破坏与切断日军水上交通。1939年6月,“海军水雷监造办公处”改称为“海军水雷制造所”。烟台航十三届毕业生曾国晟任所长,海校、船政学堂、烟台海校等一些毕业生分任各课课长与香港、桂林、韶关、辰溪办事处主任。抗战期间海军所用水雷多由海军湖南辰溪制造厂自制,由火车、汽车运至皖赣鄂湘布雷队所在地,再用人力或畜力运入敌占区。1944年,“海军水雷制造所”改称“海军第二工厂”,海校航三届毕业生郑天杰任人事股股长兼海军总司令部驻厂美籍联络官。下设制雷、机械、炼油三部分,由海校军用化学班毕业生王衍绍,船政学堂管轮班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毕业生黄以燕、黄贻庆负责,一直到抗战结束。

长江是日军占领区的一条主要水上交通线,为了破坏这条交通线,海军在长江开展广泛的布雷游击战,陆续成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布雷总队。海军布雷队频频出击,屡获奇功,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据不完全统计,1940年至1943年,长江三个游击区布放漂雷共1883具,炸沉日舰艇179艘(不包括定雷)。

日军闻雷丧胆,对中国海军布雷队官兵恨之入骨,抽调大批兵力严加防范与封锁,布雷队员历尽艰辛,许多将士因此牺牲,但布雷游击战削弱了侵华日本海军的力量,有效地牵制了日军的军事行动。1943年后日本海军已难以控制占领区的水上交通线。日军妄想“控制长江、溯流西侵”的战略目的被中国海军布雷队粉碎。

1938年1月,为加强空军力量,海军总部选派海校航三届毕业生陈祖珂、航五届见习生林君颜、张家宝、庄怀远、刘祁、卢国民、柴耀城等七人到重庆广阳坝机场参加航空委员会侦察班学习。1939年空战中,卢国民、柴耀城为国捐躯。为保卫重庆,国民政府还在宜巴区和巴万区设立临时炮台。寄闽班王廷谟任宜巴区第一总台第五分台台长,海校航一届毕业生蒋兆庄、罗榕荫分任宜巴区第二总台第三台、第七分台台长,寄闽班刘崇平任第八分台台长,后由海校航三届薛宝璋担任。1941年,海校航八届17名学生毕业,葛敦华、陈嘉镔、李景森、陈水章、李护为派赴宜巴要塞区第一总台见习,宋季晃、何宜庄、陈以谋在宜巴要塞区第二总台见习,周瑾江、江济生、王庭栋在巴万要塞区第三总台见习,郭成森、刘渊在巴万要塞区第四总台见习。1943年,海校航十届10名毕业生也被分别派往各炮台服务。同年,国民党军委会考选100名海军青年军官到英美两国海军受训参战。海校毕业生伍桂荣、葛敦华、郭成森、邹坚等25名被派赴英国参战,刘馥、孟汉钟等7名被派赴英美现役的大型军舰参战,先后参加围歼德舰的海战和诺曼底登陆战,无一伤亡。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航八届毕业生郭成森在“肯特”号担负护送登陆部队的任务,由于作战英勇,获得了与舰长“共进晚餐”的战时最高褒奖。

马尾海军学校学生秉承船政先辈们爱国图强、自力更生、团结御侮、舍身救国的民族气节,前仆后继英勇抗日,在中国海军抗战史上写下了壮烈的篇章,彪炳史册。

海校旧址

 

 

责任编辑:炎黄纵横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杂志栏目
其它栏目
杂志公告 - 关于我们 - 广告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