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育頻道 > 百家講壇 > 正文

5月21日 《帳殿夜警之謎》 劉心武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3日 10:12)


  主講人簡介:

  劉心武,1942年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後定居北京。曾當過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雜誌主編。1977年11月發表短篇小説《班主任》,被認為是“傷痕文學”發軔作,引出轟動,走上文壇。短篇小説代表作還有《我愛每一片綠葉》《黑墻》《白牙》等。中篇小説代表作有《如意》《立體交叉橋》《小墩子》等。長篇小説有《鐘鼓樓》《四牌樓》《棲鳳樓》《風過耳》等。

  1985年發表紀實作品《5?19長鏡頭》《公共汽車咏嘆調》,再次引起轟動。1986-1987在《收穫》雜誌開闢《私人照相簿》專欄,開創圖文相融的新文本,1999年推出圖文融合的長篇《樹與林同在》。1992年後發表大量隨筆,結為多種集子。

  1993年開始發表研究《紅樓夢》的論文,並將研究成果以小説形式發表,十多年來堅持從秦可卿這一人物入手解讀《紅樓夢》,開創出“紅學”的“秦學”分支。

  1995年後開始嘗試建築評論,1998年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築與環境》,2004年由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材質之美》。

  作品多次獲獎,如長篇小説《鐘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短篇小説《班主任》獲1978年全國首屆優秀短篇小説獎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説《我愛每一片綠葉》和兒童文學《看不見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歲》都曾獲全國性獎項;長篇小説《四牌樓》還曾獲得第二屆上海優秀長篇小説大獎。

  1993年出版《劉心武文集》8卷,至2005年初在海內外出版的個人專著以不同版本計已逾130種。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譯為法、日、英、德、俄、意、韓、瑞典、捷克、希伯來等文字發表、出版。

  內容簡介:

  劉心武的揭秘秦可卿之旅開始進入關鍵環節,既然秦可卿來自宮中,那麼在康雍乾三朝龐大的皇族中究竟誰是秦可卿的原型呢?根據史料記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皇族子女眾多,十分興旺。因此,要從這眾多的皇族中尋找秦可卿的原型確實十分困難。那麼,劉心武究竟會從哪入手來揭開這個謎團呢?

  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年的帳殿夜警事件,不只讓康熙大為惱火,也直接影響到了康熙朝的時局動蕩。究竟是誰如此大膽,在偷窺康熙皇帝的行動?他究竟是什麼目的要這麼做?

  太子胤?在父皇康熙的精心培養下逐漸成長,一個父慈子孝、樂享天倫的故事在紅墻綠瓦的皇宮裏演繹著,而太子最終繼承父業、登基大寶似乎也是指日可待了。然而,事情卻遠沒有我們想像得那樣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康熙父子開始出現了裂痕。那麼,一個是慈愛無邊、英武一世的父皇,一個是意氣風發、文武全才的太子,兩個人為什麼會出現矛盾呢?太子胤?還能如願以償地繼承皇位嗎?

  太子被廢掉,這是皇朝上下都沒有預料到的大事件,而事件的主人公太子胤?的種種舉動也著實讓人感到撲朔迷離,他為什麼會做出那樣一些不合常理的舉動?其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他被廢之後又會有怎樣的結局呢?

  (全文)

  在上一講的末尾,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秦可卿的出身不但未必寒微,她甚至於還高於賈府。高於賈府,你想一想,賈府已經是國公級的貴族了,高於賈府,也就意味著她可能是皇族的成員,因此我們就應該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皇族裏面去尋覓一下她的蹤影,看有沒有秦可卿這個角色的生活原型。

  這三朝經歷的時間也很久,皇族的成員也很多,特別像康熙,他生殖力特別強,他一生生了35個王子、20個公主,光是他的子女就這麼多;雍正的生殖能力也比較強;乾隆只比康熙生的子女稍微少一點而已,也挺多。所以我們尋覓,説老實話,如果要是一個一個來説的話,那就太費時間,而且辦法也很笨,那我們怎麼辦呢?於是我忽然想到我們可以從康熙四十七年的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從這兒説起,順著這個,往下摸一摸,看能不能有沒有什麼線索?

  清朝,他們是馬上得天下,就是八旗兵他們騎著馬,拿著兵器,拿著弓箭,這樣打進山海關,入主中原,統一中國的。所以説,清朝的頭幾個皇帝都特別重視保持這樣一個傳統,既然馬上得了天下,那就應該馬上治天下。當然,統一中國以後,基本平定以後,要重點地實行文治,但是武治、武備也不能鬆懈。尤其是在康熙朝,康熙皇帝非常重視保持滿洲八旗的軍事的實力,他覺得滿族的騎射的這種傳統不能丟,他親自&&,每年都要率領王子、王公大臣以及浩蕩的隊伍去打獵,通過打獵來進行軍事訓練。因為一場圍獵也等於是一次軍事行動,在這個過程當中,特別是能夠鍛鍊每個人的騎射的能力。那個時候,每年重點是在秋天,所以有一個説法叫做“木蘭秋?”,木蘭是一個地名,是一個圍場,叫木蘭圍場,那個地方讓它的植被自然生長,然後裏面有很多的野獸自由活動,每年秋天的時候,皇帝就會率領浩蕩的隊伍到那兒圍獵,這個地點大約在現在的遼寧省境內,那個地方有一個木蘭圍場,每年秋天要到那個地方去打獵。後來,康熙就由於更重視打獵,就提出來一年還要兩次去圍獵,有時候春天也去。在這個打獵過程當中,我剛才説了木蘭圍場的地點,在過去那個時代不可能一天到達,當然當中就要不斷地宿營,宿營就要住帳篷,到了木蘭圍場也住帳篷,皇上住的帳篷就叫做帳殿,也是很尊貴的。據史料記載,當時去打獵的時候,最多的時候往往達到一萬五六千人,非常浩蕩的隊伍。駐紮的時候是很大的一個營盤,皇帝住的那個帳篷在最當中,應該是黃顏色的,用皇帝特許的一種顏色製作的布匹,做的一個大帳篷,在最當中;外面就是保衛他的一些帳篷,當中皇帝以及他最親近的隨從所住的營區就叫做皇城,周圍包圍他,包圍他的目的不是去對他不利,而是為了保衛他,但是從形式上來説是形成一個圓圈,這個叫網城;然後構成一個內營盤,叫內城;內營盤之外還有外城,外城營帳就更多了,整個營盤是內圓外方的形制,非常壯觀。一路上,他們可能會宿營幾次,到達以後就進一步拉營扎寨,可能那個營盤就更加地宏偉,設施也更加周備。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就不斷去打獵。到了康熙四十七年,你想康熙四十七年意味著康熙登基已經四十七年了,康熙大約是一個七八歲、八九歲登基的少年天子,你想想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他已經五十多歲了。但是,康熙這個人身體很好,他打獵的能力也特別強,他的武功非常好。那一年,他又帶著太子、王子以及其他隨行人員去進行木蘭秋?,他當然住在最當中的帳篷裏面,就是帳殿,在裏面,但是沒想到就發生了夜警事件。夜就是夜晚、午夜、深夜,警就是一種危機的情況,一種險情就出現了。怎麼回事呢?就是康熙他發現晚上時候,有人在帳篷外面偷偷地窺視他的行動,你想這還得了?是不是啊?

  現在就要説一説,帳殿夜警事件為什麼後來成為轟動朝野的一個大事件呢?而且引發了清朝政壇的震蕩呢?這個就還要再折回來,從頭説起。

  康熙登基的時候只是一個少年天子,他當時主要靠他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進行政治方面的指導,指點他怎麼來執政。在這個過程當中,在康熙十四年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已經早就完成了大婚,生了孩子,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做統治者、做皇帝的經驗,就在孝莊太皇太后的指導下,就做出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決策,就是要從兒子當中選一個來立為太子,公開向朝野宣佈,清朝的皇位有了正式的接班人,這個接班人就是太子。

  清朝在康熙以前的幾個皇帝情況是這樣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雖然已經稱帝了,但是他們當時還沒有完全打進關內,還沒有成為一個統一的中國的皇帝;真正成為統一的中國皇帝是打進關內的那個皇帝,是大家很熟悉的順治皇帝。在當時的情況下,孝莊太皇太后她有一個考慮,這是一個很睿智的婦女,是一個大政治家,她有一個考慮,她考慮到從清朝皇帝前幾代情況來看,皇太極他的皇后沒有生下一個兒子,就是説沒有嫡子;到了順治這一朝,皇后也沒有生兒子,康熙本身也不是皇后生的,他也是庶出的,不是嫡出的。當時滿族入關以後,就更深地接受了漢族的宗法思想的影響,就是嫡出和庶出認為區別是很大的,這個在《紅樓夢》裏面是有反映的。大家記得吧?你像探春和賈環就因為不是王夫人生的,不是嫡出而是庶出,就有無數的煩惱。包括探春,那麼一個“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性,那麼美麗的一個女性,那麼有能力的一個女性,但是她就為她自己不是嫡出的而經常痛苦。在康熙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情況,就是康熙的皇后就開始生孩子了,康熙的正宮皇后赫舍芮氏,她第一胎生了一個男孩,雖然生出不久就夭折了,但是她又懷了第二胎,第二胎又是男孩,而且就生下來了,生下來以後就養大了。這樣的話,就成為清朝統治層的一件大事。因為剛才我已經給你捋了一遍,皇太極,他的皇后沒有生兒子,沒有嫡出的兒子;順治,他的皇后也沒有生兒子,康熙也不是皇后生的,康熙也是庶出的,當然後來康熙和他的嫡母,和這個皇后的關係非常好,那是另外一回事;到了康熙,清朝就有了自己皇帝的嫡子了,要入主中原,要征服所有的中國人,中國人裏面漢族是佔絕大部分,漢族的文化傳統是最重視嫡俗的,漢族的宗法思想在這一點上比滿族要更重視。所以為了正列整個的中國人特別是漢族,這個時候來宣佈我們滿族也很尊重嫡俗的排序,現在我們的皇帝有了嫡子,我們就要把他宣佈為太子,這樣就使清朝皇權的合法性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進一步得到鞏固,它有這個意義,所以不是簡單地立一個太子。它是有很重大的政治意義的。在孝莊太皇太后的指導下,康熙就決定立他的皇后生的孩子,雖然是老二,但是因為老大夭折了,也等於也是老大,他取名就叫做胤?,皇太子立為太子的時候才多大年紀呢?還不到兩歲,一歲半。但是當時康熙皇帝告示天下,舉行了隆重的儀式來宣佈這件事情。這個儀式上一個一歲多、不到兩歲的孩子,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完成各種儀式當中的項目,就由他的奶母抱著他,來完成各個大禮當中的環節。這個是清朝一件大事。

  這個太子立了以後,康熙就對他重視得不得了。康熙這個人愛孩子,康熙是一個慈愛的父親,簡單來説,他的所有的王子,他全愛;所有的女兒,他也全愛,是一個父愛無邊的人,有許多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對太子他當然就更愛了,愛到什麼地步呢?愛到太子的待遇不但跟他一樣,比如説皇帝應該用黃顏色,用一種特殊的黃顏色,就讓太子他的服裝,他用的比如些轎子這些東西,都是跟他一樣的顏色,他給太子後來蓋了一個很漂亮的宮殿就是毓慶宮。據清朝史料記載,太子的毓慶宮裏面所擺的一些古玩,那些豪華的擺設,超過了(康熙)他自己。後來(康熙)很後悔,有一件事情,很滑稽,他覺得那個太子看著長大,那麼可愛,又是今後他的王位繼承人,他的接班人,所以覺得太子要用什麼東西,應該問內務府要,內務府就是供應皇家各種用品的那麼一個機構。他説那就乾脆讓太子的奶媽的丈夫,讓他奶父當內務府總管得了,為什麼呢?因為太子要東西方便。一撒嬌,跟他奶媽一説,一會兒這個東西就來了,省得一層層稟報去。康熙後來當然很後悔,但是他一開始就是這麼做的。在生活上對胤?是無微不至地來寵愛,從其他方面來説,他就是培養他:一個是從文方面培養,首先讓他要研習滿文、蒙文和漢文,太子也很爭氣,最後滿文、蒙文、漢文都特別好。因為對他來説最困難的是漢文,對不對啊?康熙的時候,宮廷裏面互相説話是説滿文的,所以滿語首先這個語言就不用教,滿文又是拼音文字,懂了滿語以後,你學滿文就也比較容易。但是漢文就需要從頭學起,這個胤?學得非常好,後面我還要舉例子,非常出色。

  剛開始我一開頭就説到了,康熙特別重視保持滿族的騎射的能力,所以説對胤?的培養也不例外,從小就讓他打獵。我現在舉的這些例子,都不是野史上面的,都是正史上面的記載。當然這些正史記載有時候你也不能完全信,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檔案也是由勝利者掌握的,這些人可能在書寫歷史和整理檔案時也會有一些主觀的東西進去,但是基本上是可信的,因為他基本上要根據事實來陳述。據記載,康熙帶著胤?打獵,那時候胤?才五歲,五歲去木蘭圍場,當然太遠了可能去不了,在哪兒打呢?去南苑那個海子也覺得比較遠,就在景山,紫禁城後面的景山,景山裏頭不像現在這樣,它裏面原來就是荒的地方比較多,所以也有一些放養的野生的這種動物。據史書記載,太子跟他的皇父打獵,五歲,連發五箭,就射中了五個野獸,一個鹿、四個兔。下面有人在笑,説這可能嗎?是不是打獵的時候底下有下屬的人把動物牽在他眼前,讓他射。説老實話,一個五歲的孩子,你就是把動物牽到他眼前讓他射,也不是每個五歲的都能射中的,他就是五箭都沒有虛發,就射中了一隻鹿,四個兔。他就在他的皇父的精心培養下,可以説是茁壯地成長。

  可是沒有想到,出現了皇權和皇儲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其實很好解釋,從人性就能解釋。你想想,一個太子十二歲的時候,他覺得我今後當皇帝,他很高興;二十二歲,他覺得我已經可以當皇帝了,但是我父親還很健康,我得好好伺候,我等吧;我三十二歲了,我的父親還很健康,我哪天當皇帝啊?是不是啊?從人性的角度來説,皇儲就開始産生這種心理,於是就接連發生了很多事情。一開頭這種事情跟康熙本人無關,比如説皇太子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他的老師都是一些大儒,都是一些飽學之士,年紀當然也很大──教他的時候,就已經是四五十歲了;他長大了,他們都七八十了,很高的年事──他經常辱罵他們,一生氣,他就不管他們是多大歲數,不管那些人是多高的學問,辱罵老師。當然不管怎麼樣,也有人彙報到康熙那兒去,康熙覺得我這兒子怎麼回事?辱罵老師。然後就是鞭撻權臣,很大的大臣,在朝廷裏面都是掌握很大的權柄,康熙都善待他們,康熙有時候發發火,批評一下,也很少説把褲子脫了,讓人打屁股,當眾羞辱或者是鞭笞這些大臣,太子做過,他一發落他就這麼做,底下人當然是你怎麼指揮怎麼來,因為你就是今後的皇帝啊!還有什麼好説的,對不對?你的命令就得聽。康熙就開始不愉快,就覺得胤?怎麼可以這樣做呢?但是康熙還是隱忍,還是忍了,因為是他自己的兒子。而且他今後確實也當皇帝,當皇帝有點威風也可以理解。可是後來,逐漸地,他對太子的不滿就不是出現在這些事情上面了。

  有一次,康熙出征時候不舒服了,身體有病了,當然不但是太子,其他的王子,那時康熙的兒子就越來越多了,都要去問候。結果就發現太子對他生病,不但沒有一點很憂戚、很傷心、很著急的樣子,反而面有高興之色。從人性的角度你能明白嗎?有人在點頭,是不是?當然這個事情比較複雜,你要認真地來清理清史會發現,這種記載有不真實的一面。因為大家知道,康熙後來的政權沒有交給胤?,這是很清楚的,後來的皇帝是雍正,是胤?的一個弟弟,是四阿哥。四阿哥當權以後就會整理、修改各種檔案。現在如果我們仔細來做歷史研究,就會發現在朝鮮,朝鮮它也有史官,也會有歷史,《李朝實錄》,朝鮮很長時間都是李氏王朝,在《李朝實錄》裏面記載不是這樣的,但是也很可怕。《李朝實錄》説那次太子去了,太子對康熙沒有什麼特別不好的表現,而是跟隨太子的那些人,按捺不住內心的高興,你看,老爺子快完了吧,咱們跟著的這個千歲馬上就要升為萬歲了呀,額手相慶,是這些人,鬧得很不堪,被彙報給康熙了。但是不管怎麼樣,康熙就開始警覺了。哦,鬧半天,我培養了半天,最後成了我的一個威脅了,是不是?想搶班奪權了?康熙就開始警惕,開始有所警惕,但是也忍下去了。因為培養這麼多年了,三十多年的培養,不能付諸東流啊!而且確實太子的優點也是有的啊!所以康熙就還是採取隱忍的一種辦法。可是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就是我現在要講的帳殿夜警事件的時候,康熙就忍無可忍了。

  好幾個導火線,第一個導火線:當時康熙帶著浩蕩隊伍去木蘭秋?,途中就紮下營盤了,紮下營盤,他帶了很多王子去,當時第十八個王子,十八阿哥,當時他的兒子已經很多了,十八阿哥當時已經七、八歲了,十八阿哥他特別喜歡,康熙每個兒子都全喜歡,這十八阿哥路上就得了腮腺炎。根據清朝史書記載,它當時沒這個詞,但是咱們可以根據他的症狀,從現在的臨床醫學做出判斷,無非就是腮腺炎,不是不得了的病。但是在清朝治這個病就沒有什麼好辦法。這個十八阿哥就發高燒,康熙就愛他,愛得就是恨不得二十四小時摟在懷裏頭,太醫看的時候都是摟在懷裏頭這麼看。他特別愛十八阿哥,他讓太子隨後從北京城趕到營盤這個地方,這個時候據史書記載,確實這個太子對十八阿哥、自己親弟弟的病情十分冷淡,這個在《李朝實錄》裏面沒有相反的記載,可能就是事實,他十分冷淡。説老實話,他作為太子,他覺得每一個兄弟都是潛在的威脅,是不是啊?對不對?每一個兄弟都可能來奪我這個千歲的位子,都想最後來繼承皇權。一看父親這麼喜歡十八阿哥,他心裏當然不高興,你什麼意思,對不對?你把我摟著還差不多,你摟著十八阿哥,所以他很冷淡,康熙痛心疾首,康熙當時沒説什麼,但是後來康熙就説了,就説他對他的親弟弟一點感情都沒有,這樣的人怎麼能夠繼承王業呢?但是康熙也忍了,但是那個時候已經就是隨時一觸即發了,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帳殿夜警。

  最後康熙得到人們的密報,説父王您知道晚上有這麼個情況嗎?説什麼情況?説有人從帳篷外面偷偷往裏面看,看您。這個時候康熙就一下子,就覺得他和太子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了極點,這還得了?那不很簡單嗎?就看我怎麼樣,身體怎麼樣,嫌我活得太久了,看我什麼時候死啊!於是這就是帳殿夜警事件。

  然後,康熙就在有一天大怒,就通知所有的人,集合在一起,首先就把太子捆起來,不是用繩子,用鐵鏈,然後他一賭氣,又把其他那些太子的兄弟,那些王子、阿哥們全捆起來,全給我捆起來,當著朝臣,而且當時有一個情況,他自己事先沒有考慮週到,還有傳教士,他也沒來得及讓外國傳教士回避,所以這個當時的場景即便清朝自己的史料記載不完整的話,還有幾位傳教士後來寫回憶錄給寫上了。他當時大怒,當著朝臣,他就痛數太子的罪惡,説你太不像話了。他就很痛心,痛心到什麼地步呢?“撲地”。 已經五十多歲了,那時候五十多歲是一個年齡很大的人了,痛苦地撲倒地上,場面很不堪。一個英武一世的帝王,平時是一個非常威嚴的一個人,突然失態。在他痛斥太子的話語裏面就有這樣一段話,這段話特別重要,他就説,“更有異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似此之人,豈可付以祖宗弘業!”其中最關鍵的一句是什麼呢?就是“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伊”就是這個他,就是説的胤?,皇太子。説更有奇怪的事情就是,他每天晚上“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大家知道過去中國的文字是沒有標點符號的,要把一篇文章讀通需要做什麼事情呢?需要斷句,您會斷句嗎?斷句是個學問啊,您像這一句,“每夜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就有兩種斷句的方法:一種就是“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就是太子走到康熙住的帳篷的外面。“裂縫向內窺視”,裂縫這個“裂”是動詞,那就一定要拿出匕首,對不對啊?要不你怎麼劃一個縫啊?這很恐怖,他把這個帳篷劃開,然後把它扒開往裏面看,老不死的,還不死,這多恐怖啊!這是一種斷句方式;還有另外一種斷句方式,就是“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這就柔和得多了。大家知道皇帝住的帳篷也是布做的,而且如果圓形的帳篷的話,是很多的布幅疊和在一起構成的,明白這意思吧?咱們拉窗簾,這兩個窗簾之間最後它是互相被遮蓋住的,對不對?那麼這個另外一種斷句叫“逼近布城裂縫”,這個布城本身就有裂縫,本身他就具備了兩個手把它扒開,就有裂縫的可能,這個“裂縫”是名詞,明白了吧?他把這個扒開往裏面看,哦,還在那兒活動呢,我什麼時候當皇帝啊?這就柔和一點,柔和一點。現在就不知道康熙當時氣成那個樣子,他是怎麼來斷這個句的?估計可能他是剛才我説的第一種。你想那還得了,是不是啊?所以他説他很擔心,他説“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朕”就是皇帝的自稱,“被鴆”就是“飲鴆止渴”的那個“鴆”,明白嗎?就説既然可以拿一個匕首把帳篷劃開看我,那麼也可能某一天給我敬一杯酒,給我衝好一杯茶,讓我喝,最後就可能裏面下毒藥啊,對不對?這我還能睡踏實嗎?不但我睡不能踏實了,我吃喝都不能踏實了,對不對啊?所以康熙氣得要死,所以他就説,根本就不行,這樣的人不能夠把祖宗的家業傳給他,於是就宣佈把胤?給廢掉了,這就是有名的康熙四十七年的帳殿夜警事件,太子就被廢掉了。

  太子被廢掉了以後,又出現很多故事。我看下面有人在皺眉頭,可能聽還願意聽,可是為什麼皺眉頭?就是説,哎,你不是在講秦可卿嗎?是不是啊?您這兒不是離題十萬八千里了嗎?你別著急,要把秦可卿的真實的生活原型搞清楚,您還就得聽我一段一段往下説,就得有“幾度柳暗”,“幾度花明”,最後才能到達“又一村”,就是我所説的秦可卿原型的那個所在地,你別著急,而且我覺得你這麼聽聽也應該挺高興的,因為不光是要來探索秦可卿的原型,我們的目的還有就是要了解曹雪芹寫這部書他整個的背景,他家族的背景,他家族的榮辱興衰,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治的風波有什麼關係,這是咱們需要了解的。另外,我們也需要了解曹雪芹他寫作《紅樓夢》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文環境,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背景。所以説我説,雖然我們現在探究活動可能是你覺得離開我們要達到的那個點比較遠,可是我懇求你跟著我一路探究下去,我保證您聽著還是很有意思。

  就説太子被廢了,被廢了不就完了,故事應該就結束了,沒有結束。第二天,康熙就開始後悔,還甭等更久。因為太子被廢的時候,你想想太子已經多大歲數了,太子那時候已經三十四五歲了。他從一歲半培養他,你想想這容易嗎?是不是?他就開始心神不寧,就宣佈不到木蘭去了,就回城,回鑾,回到紫禁城來,回來。回來路上他覺得有怪風在他的轎子面前,他轎子裏面有椅子,他坐的就是禦座,在禦座前盤旋,他覺得“天象示警”,就是老天爺在警告我,不可以這樣做,他心裏就不踏實。回到紫禁城以後,他晚上就夜夢,就夢多,夢見誰了呢?夢見兩個女人,都在他一生當中起過非常重要作用的女人,非常重要作用的女人,兩個在他生活當中起過非常重要作用的女人,是誰呢?一個是孝莊太皇太后,他的祖母,安排太子作為千歲,作為儲君,是他的祖母給他決的策,他就夢見了他的祖母。他發現祖母離他遠遠地坐著,面露不悅之色,不高興。祖母一向對他非常慈愛,一向是笑臉相迎,突然夢裏面不高興;然後就夢見了他的皇后,康熙跟他的皇后赫舍芮氏,就是胤?的母親感情非常深厚,那絕不是假的,有很多的記載,我這兒不列舉了。而且皇后是生下胤?以後,自己就死掉了。皇后因為她第一個兒子生出來以後,養了沒多大就夭折了,所以懷第二個時候就很緊張,再加上那個時候清朝面臨著三藩叛亂,就是清朝進關的時候有三個漢族的將領表示投降清朝、幫助清朝來佔領沒有佔領的土地,最後就封了藩王,這三個藩王都不老實,到了康熙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都開始造反,所以這個時候,皇后在臨産的時候就覺得她的任務非常重大。如果她生下是一個兒子,而這個兒子可以養大,就意味著清朝的政權就可以更有力量地往下延續,緊張,所以非常悲慘的是,她生了以後,孩子活了,她死掉了。所以康熙悲痛得不得了,因此康熙就老懷念他。結果沒想到,這天晚上做夢,她出現了,出現了什麼表現呢?很不高興,她當然更應該不高興了,因為胤?是她的兒子,是不是?所以康熙就覺得我是不是這個事一氣之下做得太魯莽了呢?正在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情況,又有王子來跟他説,説您知道為什麼二阿哥好像瘋了一樣,辱罵老師,鞭撻大臣,而且經常瘋瘋癲癲的?他被人魘了。魘了,都懂了吧?讀了《紅樓夢》吧?王熙鳳和賈寶玉被誰魘了?被趙姨娘魘了,趙姨娘自己沒有這個能力,通過馬道婆魘了,因為過去魘人的辦法就是用紙剪成一些人,或者用木頭做成一些人,或者用布做成一些人,往心窩、眼窩子,人的身體要害部分扎針,叫做魘,這邊你在代表這個人的紙人或者是木人、布人身上去做這個事,活的那個人就會形成反應,比如説就會瘋狂,會不正常。康熙得到這個報告以後,憂喜參半。憂的什麼呢?鬧半天,我立了一個老二做太子,居然就形成了這種局面,就有他的兄弟來魘他,這可真沒想到啊!我兒子這麼多,這得了啊?喜在哪兒啊?可見我這個老二是被冤枉了,他被人魘了呀!當時這個胤?被押回紫禁城以後,就沒讓他回到他住的那個毓慶宮去,就在上寺苑,上寺苑就是那個宮廷裏面養馬的地方,搭了帳篷,給他在那兒圈起來。康熙就説,那我得找他談談,就把胤?叫來談話,忽然發現胤?神志開始清醒,因為這個時候康熙已經派人去查魘胤?的根源了,查到的根源是誰呢?在哪兒呢?就是老大,就是康熙的大兒子叫做胤?,胤?是老大。有人就問,説老大不是應該封為太子嗎?為什麼康熙不封他呢?就因為老大他不是嫡出,是庶出,懂這個意思了嗎?老大不是皇后生的,老二胤?是皇后生的,懂了吧?老大他不服氣,能不能理解啊?他當然不服氣了,我是老大啊?所以後來就查抄老大那個住宅,查抄老大住宅就在花園裏面挖出來了一些木偶,就是魘人的木偶,就是證據確鑿了。因此康熙就大怒,説鬧半天是老大把老二給魘了,就把老大給拘禁起來了,立刻把他給關起來。老大從此以後就一輩子被關起來,這個老大也很悲慘,非常悲慘。老大這個鎮魘老二事實被落實之後,康熙再找老二談話,就覺得老二果然神志就很清明,就正常了,康熙説你看這不就證明他是被魘了嗎?把魘物一去除,他不果然就好了嗎?康熙就開始琢磨,恐怕這個老二就是冤枉的,好容易把他立為太子了,我不能夠隨便地把他廢掉。後來康熙就在半年之後,第二年,康熙四十八年,就第二次復立太子。是不是很戲劇性啊?如果是一廢這個故事也不這麼曲折了,人家還二立呢,第二次又立為太子,這個胤?就又成了太子了。

  宮廷裏面你這樣一些變故,你這樣一些情況,不僅是影響宮廷本身,影響到皇族本身,也整個影響到朝野,特別影響到官僚集團,影響到上上下下各級官員,也包括曹家。因此懇請你聽我下一講,我將給你講到當時的統治集團的皇位之爭,如何反映到了《紅樓夢》的文字裏面,而這對我們探究出秦可卿的真實的生活原型就更為關鍵。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