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尖多士——「鮭魚之亂」

  台灣一家壽司店奇招突圍:但凡姓名之中有「鮭魚」二字或兩者之一,可獲免費「放題」招待,結果引發所謂「鮭魚之亂」,連一些好事之外國團體,也在社交媒體上乘機「抽水」,傳為笑談。

  事件並不見得「失禮」,貪便宜,乃全人類之共性:美國商場經常舉行「黑色星期五」之酬賓活動,大批民眾連夜露宿排隊,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一待開閘,狀如猛獸撲食,其形容舉止,不見得比台灣搶吃壽司的顧客更為優雅端莊。也就是英文所謂,人人內心都有一條價格的底線。如果不是免費吃壽司,而是某歐洲奢侈品牌免費放贈手袋、腕錶,料港人狼奔之豪放場面,應不會較之遜色。

  壽司店原本的計劃合情合理,姓名含有「鮭」或「魚」者可獲免費招待,常理而言,華裔姓名使用「魚」字的機率很低,何況是來自異國的品種「鮭」,若姓名真有巧合,屬極之罕,理當奉為貴賓。但出乎意料者,是台灣人改名易如反掌:據報只需一百臺幣(約二十多港元),且一生可以改名三次。

  改動姓名,關係重大,牽涉銀行、福利、醫療、稅務各系統,一般而言,不可能如此輕易;但是,台灣政府為國民改名,效率奇高,收費廉宜,僅在店家推廣期內,便能完成所有程序,包括印製發放身份文件,令人稱奇。

  只是一件芝麻綠豆小事,但克制貪婪,制度成本的約束比個人道德修養,更為有效,但當今一干西方政客,以免費福利政策吸引選民,無非是放縱人性之惡而已。既然為免費吃壽司,可以改名;為免費讀大學、看醫生,則選票又有甚麼不能改?

陶傑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