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台大演講

顏擇雅:那些年,我讀了超多垃圾

博學多聞的雅言出版社創辦人顏擇雅,少年期時卻對影視八卦跟社會新聞最感興趣。她也從殺人魔新聞接觸到沙士比亞,從社會新聞讀到白先勇小說。

八卦-新聞-小說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其他

回想我十五歲之前,讀過的垃圾好多,有的還是在學校讀的。

不是,我講的不是國文課本。雖然當年每學期第一課都是老蔣文章,無聊歸無聊,但畢竟都出自文膽手筆,文字並不差。

我講的,是一部超噁心的色情小說。

我爸媽付很多錢讓我念的天主教女校一向以管教出名,談戀愛就記一大過。這所學校卻指定我讀色情小說——當然不是直接指定,但也是間接:那篇小說是刊登在學校要求每一班訂閱的雜誌裡面,教官還常在週會叮囑我們要讀那些雜誌。

雜誌有三種,一種叫《黃河》,一種叫《顯微鏡》,第五期開始連載色情小說的雜誌則叫《疾風》。小說標題〈黑幫外史〉,「黑幫」就是黨外,許多角色取名都是諧音,例如林義雄變「林一熊」,許信良變「許心涼」。

許信良在小說裡是陰謀家與西門慶的綜合體,當他沒在謀反時,都在與不同女性翻雲覆雨。陳菊是小說中唯一有上場但沒上床的女性角色,因為作者花很多筆墨形容她又胖又醜。有一場露骨床戲的女主角是後來當上副總統的呂秀蓮。連載到這裡時,「美麗島」大逮捕已經發生,呂秀蓮與陳菊正身陷囹圄。我閱讀的當下,當然知道自己正在讀垃圾。

廣告

但是今日回想,我卻不生氣學校強迫我們訂雜誌。雜誌雖然每班教室都有,像我一樣會去翻閱的學生卻絕少。那是國民黨出錢辦的宣傳刊物,中學生怎有興趣?我讀得津津有味,純是因為家裡有訂黨外雜誌,發現學校雜誌與家裡雜誌經常講同一件事,中壢事件之類,描述事實與評論角度卻完全不一樣。

可以說,在家裡讀《美麗島》、《八十年代》,在學校讀《疾風》、《黃河》、《顯微鏡》,是我少年時期最重要的閱讀啟蒙。我學會比較不同觀點,形成自己看法。

何況,當年我會把一篇很垃圾的小說看完,好像也不能全怪學校。畢竟我在家也愛讀垃圾,尤其是影劇八卦與社會新聞。像小說家古龍被女明星媽媽控告妨害家庭,這種新聞既八卦又社會,就是我當年閱讀的麵包和水。今日回想,最早帶給我閱讀樂趣的台灣文學,好像也跟這些垃圾有關。

廣告

我讀的第一本台灣文學是白先勇《台北人》,小六級任老師推薦,我馬上買來讀了。第一篇是〈永遠的尹雪豔〉,我想,這不就是嫁去印尼前的白嘉莉嗎?但我覺得〈孤戀花〉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最有趣。我太常在社會版讀到酒家女與舞女了,到底都是什麼人啊,怎麼不是死於情殺,就是跟男人共謀仙人跳?感謝白先勇,讓我總算一窺她們的生活樣貌。

然後讀了黃春明。〈看海的日子〉生小孩的場面讓十二歲的我相當震撼,但因為主角是妓女,我今日已無法確定當年閱讀興致是否也出自社會新聞挑起的窺視欲。但如果是〈莎喲哪啦.再見〉與〈小寡婦〉兩篇,我就很確定了。前者寫買春,後者寫色情陪酒業,我當年的確把它當做社會新聞的延伸,邊讀邊罵噁心。

廣告

垃圾還引導我去讀莎士比亞。一九八一年有一件轟動全球的佐川一政噬屍案,殺人魔是日本富家子,在巴黎念英國文學,很心儀某位荷蘭女同學,就把她殺掉,姦屍再分屍,然後把屍塊存在冰箱慢慢吃。這麼噁心的新聞,我每一細節都不放過。報紙說殺人魔最喜歡的書就是莎劇《馬克白》,我趕快去買一本來讀。

那是國二升國三的暑假,《馬克白》咻咻咻看完了,覺得意猶未盡,就去把其他莎劇也買來,一個暑假全看完了。 莎劇當然不是垃圾,但我當年看得下去,可能也是因為莎劇跟社會版一樣,也充斥殺戮與貪欲。因為,在我十五歲之前,許多文學名著是只能買來供著,根本讀不下去的,例如國文老師鄭重推薦的巴爾札克《高老頭》。

廣告

《高老頭》是講爸爸為女兒做牛做馬,女兒擠身上流社會卻鄙視爸爸。老師推薦,也許是希望我們別變成那種女兒。但我打開書,只讀到一個糟老頭住破公寓,一場接一場對話,沒兇殺沒復仇,怎讀得下去呢?等我覺得還可以,要到二十五歲。覺得好看極了,則是三十五歲後了。

當時我覺得無聊的小說很多都像《高老頭》,充滿人生的失望與羞辱。莎劇當然也充滿失望與羞辱,但我在十五歲前卻無感。我只讀到《哈姆雷特》是以殺兄奪妻開始,《奧賽羅》是以殺妻自殺終結,《李爾王》高潮則是鮮血狂噴的挖眼睛。

廣告

我讀的垃圾也有無關暴力色情的。一九七四年,瑞士作家艾瑞克.馮.丹尼肯(Erich von Daniken)暢銷書《諸神的戰車》在台出版,中譯書名《文明的歷程》,馬上掀起一股丹尼肯熱,多家出版社趕譯出他的《史前文明的奧秘》、《諸神還在外太空》等書。我全讀得很著迷,也真的相信埃及金字塔、英國巨石陣都是外星人到訪的證據。

後來,等我知道這些全是偽科學,就覺得好浪費時間。為什麼我當年讀的不是《時間簡史》、《自私的基因》那種真科學呢?

二○一四年,我經營的出版社出了《西方憑什麼》一書。作者是史丹福大學講座教授伊安・摩里士(Ian Morris),書中第四章有一段寫說,他之所以立志研究古史,是因為在十歲時看了《諸神的戰車》紀錄片。我馬上想到,自己閱讀丹尼肯也差不多年紀,當年也是目瞪口呆。差別是,摩里士認為這本書改變了他一生,我卻當它是垃圾。

也許我不該驚訝。畢竟,刊登色情小說的下流雜誌也曾經給我閱讀啟蒙,食人魔新聞曾引導我去認識莎士比亞。一位讀者心目中的垃圾,當然有可能把另一位造就成歷史大師。閱讀的神奇就是在此,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作者簡介|顏擇雅

金鼎獎雜誌類最佳專欄得主。2002年創辦雅言文化,出版書目極少,卻每每創造話題,成為暢銷書如《優秀是教出來的》、《世界是平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西方憑什麼》

我的作品/少年時看過的書

《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愛還是錯愛》/《馬克白》、《台北人》、《莎喲娜啦.再見》

(本文轉載自親子天下雜誌86期

【延伸閱讀】

1位閱讀達人把關嚴選200本好書

陳安儀:迷戀張愛玲時,把小說抄寫一遍

周育如:替身心「施工中」的少年選書

聶永真:那個讀詩到發狂的夏天

冏星人:我想從書中找到比自己更慘的人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新竹,向永續邁進!|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每日6元,固定為自己充電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